索引号 | 640522017/2018-63287 | 文号 | 海卫计发〔2018〕139号 | 生成日期 | 2018-03-28 00:00:00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所属机构 | 海原县卫生健康局 | 责任部门 | 海原县卫计局 |
县城各医疗卫计单位,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宁党办发〔2018〕1号)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工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我县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广大卫生计生人员活力,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医改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按照 《自治区人才办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宁卫计发〔2018〕11号)和《自治区卫计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方案(2018-2022)的通知》(宁卫计办发〔2018〕11号)精神,结合全县卫生计生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为指导,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完善卫生计生人才管理体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推进健康海原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积极融入人才强县工程,坚持引进和培养同步,高精尖缺人才与实用技能人才并重,通过实施医疗卫生“领先团队引进计划、 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后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到2022年 ,引进2个以上领先团队,引10名以上急需紧缺人才,培养5名学科带头人、5名后备学科带头人、5名骨干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在我县甚至在区内具有一定竞争实力且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带动全县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健全卫生计生系统党管人才组织机构和工作格局,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卫生计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坚持分类推进。突出需求导向,服务医改大局,实施人才分类引进和培养,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
——激发人才活力。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推动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人才优惠政策,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人才引进
1、主要任务
(1)柔性引进普外科、消化内镜先进技术高层次团队人才计划
引进规模:2个以上。
引进方向:聚焦“高精尖缺”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在区内领先,能够带动我县医疗卫生领域发展。
引进条件: 落实自治区柔性引才政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引进人才和团队。
通过东西部项目合作平台,加强与福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对接,每月至少开展一例典型疑难病例示范带教,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术交流培训,重点以普外科,消化内镜等重点疾病。加强与河南第155中心医院等省级医院交流合作,重点对医技科室能力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如无痛胃镜镜下治疗及镜下活检术。
通过领导干部、科室主任挂职兼职、特聘专家、人才培养、典型病例手把手带教、学术交流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并吸引区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在我县举办,主要围绕普外科,消化内镜等重点疾病在先进技术、学术论坛交流等方面提升我县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和服务能力。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鼓励按劳取酬、按项目取酬。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科研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和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享受我县同类人才待遇。
(2)医疗卫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
引进规模:10名以上
引进方向:对焦“紧”和“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能够加快相关专业学术技术发展,填补相关专业人力资源缺口。
引进条件:学术技术能力突出,作出较大贡献,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以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中青年骨干为主,着力对接全科医学、儿科学、内科学、普外科、妇产科学、放射学、急诊医学、中医学、超声学、检验医学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同时,争取留住外出升造学习的高层次人才, 努力引进硕士研究生、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等。
2、引进方式:主要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职引进:通过工作调入,将引进对象人事关系迁入我县,与其签订聘期不少于6年的聘用协议。柔性引进: 一是通过继续扩大订单定向医学生培训、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平台和特岗医生引进计划等机遇,为我县招聘学历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积极与区内外大中专医学院校联系,加大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才输送培训力度。三是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送出去培训进修力度,县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每年遴选不少于5名、各乡镇不少于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区内外三级、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学习;同时,邀请区内外专家对乡、村卫生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服务能力。
3、保障措施
(1)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享受自治区规定的一次性生活补助、科研服务、住房服务等优惠政策。
(2)对引进学术技术团队,签订3-5年合作协议,经专家评估认定,按照自治区人才引进相关文件精神,并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给予每个团队最高不超过20万元经费补助,并进行定期考核评估。
(3)用人单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以签署协议的形式,协定并兑现引进人才薪酬待遇。创造有利于引进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提供其他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人才培养
以提升本土人才能力,借助自治区人才培养项目中青年人才赴区外开展中长期深造研修、省际医疗卫生合作等平台,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实用基础人才为框架,以学历提升、短期培训、中期研修等为主要途径,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和紧缺人才。
1、主要任务
(1)医疗卫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培养规模:5名(每年1名)。
培养方向:关注成果产出,学术技术接近区内领先水平,能够提出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在全县引领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重点领域攻关。
培养条件:县级骨干人才。
(2)医疗卫生后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培养规模:5名(每年1名)。
培养方向: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学术技术区内同行公认,能够成为承担区、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的主要力量。
培养条件: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优秀青年后备骨干人选。区、市级认定的其他人才
(3)医疗卫生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借助专业技术高级研修项目,急需紧缺人才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项目、选送中青年人才到区内外开展中长期深造研修
培养规模:5名(每年1名)。
培养方向:例重发展潜力,学术技术功底较强,为推举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储备资源。
培养条件:40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重点专科学科、重要研究领域、急需紧缺专业中的青年学术技术以及管理骨干。属地卫生计生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人才。
2、保障措施
(1)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享受自治区给予的月补贴。参加“西部之光”等人才项目研究访学、在职科研,或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且取得学位后在原单位服务不少于5年,用人单位给予相应专项补助。
(2)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规定,对领衔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二等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的,由自治区给予奖励。
(3)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实施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调、县级骨干医师培训等项目,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壮大基础人才队伍。与人社、编办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研修访学学术交流、科研立项实施力度,从基础人才中托举产出骨干人才、后备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
(4)自2018年起,每两年组织一届卫生计生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评选5-10名“医疗卫生骨干”(包括全科、临床、中医、疾控、监督、护理、药事、医技、管理等专业),每人奖励1000元。评选1个“育才先进集体或“优秀人才团队”,每个奖励5000元。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层级责任。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机构的作用,切实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属地管理,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围绕“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做好统筹协调、规划编制、政策完善等工作。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做好人才项目申报、实施、资金筹集和人员管理等工作。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二)加强资源融汇,助力人才发展。用人单位要做到人才工作经费年初有预算、逐年有增长,不断改善和提高薪酬、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等各项待遇,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积极争取基金会、协会、学会支持人才引进和培养。民营医疗机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
(三)加强考评问效,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绩效评估,以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建完善以医德医风、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的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工作业绩和发挥作用情况兑现协议薪酬。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用人单位要加强本单位人才建设宣传,充分利用外出招聘、合作项目、大型活动、媒体宣传、评选表彰等载体,大力宣传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等方面的好做法,努力提升招才引智的吸引力。积极向全社会展示引进培养人才和团队的风采,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海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