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公安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海原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要求,强化使命担当,忠诚履职尽责,推进更高水平法治公安建设,确保了全县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现将一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保持高压震慑,“高效化”严打厉治违法犯罪。以夏季行动为载体,建立侦查中心,整合数据资源、深入分析研判,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0%,侦破2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6人;9起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全破;抓获各类逃犯95人。一是扫黑除恶斗争常态推进。综合运用线索核查“三长负责制”和“一案三查制”等举措,核结交办、转办线索13条,破获涉恶类刑事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整治社会治安乱点,破涉黄刑事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破涉赌刑事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收缴赌资2.96万元;查处涉赌行政案件91起,行政处罚208人。二是全力守护民生更有温度。今年以来立侵财类案件348起,破1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33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1.68万元。强化命案攻坚,重点侦破25年前徐武故意杀人案、34年前杨玉林被伤害致死案,命案积案库存率下降50%。三是反诈人民战争持续深入。立电信诈骗案件147起同比下降17%,财产损失680.46万元同比下降34%,破案2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7人,挽损137万元同比下降8%,预警劝阻747次,反馈率达100%,核结反馈“两卡”线索213条,行政处罚和刑事立案“两卡”违法犯罪人员194人。四是禁毒执法管理成效明显。聚焦“1+3+N”禁毒执法模式,查获吸毒人员9人,完成年度查处任务数的225%;破获区级毒品目标案件2起,抓获贩运毒品犯罪嫌疑人6人,并已移送起诉5人,完成年度移诉任务数的166.7%,缴获毒品746.6g,毒资3570元。五是食药环知领域战果丰硕。以“昆仑”行动为契机,破食药环领域刑事案件6起,移送起诉11人,完成起诉任务总数275%,其中办结公安厅重点督办的1起涉烟案件,破获全区首例非法采挖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案,查获131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为我县生态保护起到助推作用。
(二)夯实基层基础,“专业化”助推公安特色改革。一是扎实推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围绕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标准,持续完善“智能图控”建设,勘察实施“三圈三网”点位97处182路。依托“情指行”实战化运行,及时跟进维护1000余路治安监控、电子警察视频探头,整合“云眼卫士”“小翼看家”“天翼云眼”5800余路,覆盖全县18个乡镇街道、159个社区村组等重点区域,形成智慧警务建设合力,并逐步建立横向联动的“1+4+N”作战模式,构建起城乡大情报、大维稳的长效机制。二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建立126支群防群治队伍,发动1590名社会力量,整合全县各乡镇实战化综治中心,将社区警务、治安防控各项任务纳入管理体系,形成“伙伴型”的新型协作关系,牵动综治、网格等力量联动,其中七营派出所“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四色预警处置机制”得到了朱天舒常委的充分肯定,“党委书记+包村领导+村委+网格员”四级网格和“派出所所长+副所长+警务区警长+社区民警”四级警格管理工作模式得到了市公安局的积极推介。
(三)优化营商环境,“精细化”服务全县中心大局。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13个企业设置“一企一警”机制,建立“一企一档”,及时走访沟通,出台具有推广价值的便民利企措施,在政务大厅设置涉企窗口和办不成事反应窗口,为个体企业提供便利服务72件、咨询服务45次。持续深化“扫楼清街”“经济体检”等前置性措施,依法办理涉企等经济类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挽回经济损失115万元,清理全县空壳企业15家。二是尽心竭力为民办实事。深化政务信息公开,一体化政务服务覆盖率达到45%,在政务大厅设置“公安‘一窗通办’专区”,增设身份证异地受理和“跨省通办、区内通办”,74项行政审批业务实现全清单化管理。扎实开展“365天×24小时”政务服务工作,受理各项业务3.7万余件,并在关庄、曹洼警务室设置2个户籍业务办理点,进一步方便农村群众。优化调整车管业务工作模式,城区与海兴车管所双向用力,持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不断营造法治环境。严格落实“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所队案管室”巡查机制,法制民警提前介入和全程服务,严把案件源头审核关口,以刚性要求规范办案流程,久拖不裁案件同比下降22%,行政案件办结率上升4.12%。四是聘请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支撑。推进落实公职律师制度,实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和公开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协助处理业务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难题,2024年共参与诉讼案件3起,制定合同(协议)2件。
(四)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注重全警素养提高,组织民警参与学法考法,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各部门利用周例会,重点针对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同时,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做到重要节点和日常普法相结合,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电信网络诈骗”“美丽乡村行”“网络安全”“禁毒”等方面的防范宣传。在恶劣天气及“五一”、国庆长假交通出行高峰期,第一时间权威发布交通路况和安全提示。开学季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开学第一课”,农耕农忙期组织开展交通安全“上门行动”,普及“一盔一带”知识,提醒他们要摒弃侥幸心理,养成良好的文明出行习惯。编发“大喇叭”普法宣传音频,走街串巷,普及法律法规。今年各警种深入集市、社区、广场等场所开展各类现场普法活动200余次,覆盖群众上万人。在“平安海原”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法宣传230余条。利用海原融媒体《与法同行》栏目进行打击涉婚违法犯罪宣传,积极倡导文明节俭、简约时尚、绿色婚俗等理念。
二、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并作宣讲报告,部署要求对标对表全会提出的“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执法监督机制体系,有效提升公安机关依法履职能力和执法公信力。二是带头遵守执行宪法法律,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三是组织部署推进各项安保维稳工作,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1024”、国庆等16次重大安保任务,为海原经济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公安保障。
三、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理论学习和运用有待提升。个别民警存在重业务轻学习的思想,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没有学懂悟透,没有平衡好政治学习和业务工作的关系,学习多依赖于集体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行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意识不强,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实践、指导公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执法主体法治能力整体水平仍需提高。部分民警还存在证据意识不强、程序意识不足,执法行为不规范,重实体轻程序。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落实党委会会前学法制度,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内法规、新法新规常态学习,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敏感案件等应对处置法律政策研究。厚植法治理念,教育引导民辅警持续增强执法风险意识,规范现场执法言行。
(二)聚焦服务质效,开展“能力素质大强化”行动。着力解决能力不足、素质不高、本领恐慌等问题。通过领导带头练,促进民警全员练,最终达到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三)优化政务服务。创新“互联网+交管”服务,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迁建老城区车管所,积极创建全国县级优秀车管所。以“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为平台,深入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活动,抓好城镇户籍迁移、人口服务管理、配套保障等14项任务和16项便民利企举措。同时,加强户籍窗口人员业务培训,精准把握相关政策规定,以督导检查为切入点,全力破解群众反馈的“门难进、脸难看”、便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年内,12345、12389投诉反映问题要下降15%。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