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三大工程”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海原县聚焦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物流体系强效能、人居环境提质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提档工程,筑牢乡村发展根基。实施农村道路硬化、防汛和供水、农房质量安全提升、清洁能源建设等工程,完成农房改造2865户,消除1.14万人住房安全隐患,村道安全生命防护397公里,新改建村组硬化路509公里,提升农村公路路况539条1424公里,治理特色公路及安全隐患7.31公里,农村优良中等路率(MQI)达到70%。新建各类蓄水池57座,铺设各类供水管道338公里,保温井、联户水表等供水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入户3.5万户,建成区平房冬季清洁取暖3077户,煤改电1.25万户,新增布点和实施动力电改造提升21个,农村居民住房、出行、用水用电更为方便安全。
二是物流畅通工程,激活农村经济血脉。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完备的寄递物流服务网络,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家,仓储基地1个,乡镇商贸中心4个、农产品供应链项目1家,设立乡镇快递中转中心11个,乡镇级综合服务站17个,规范村级电商服务站87个,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两网一平台”运营核心和规范化运维体系,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三是人居环境焕新工程,擦亮美丽乡村底色。健全完善运维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县域内150个行政村(社区)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化、长效化、常态化。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63个,完成改造农村户厕2.61万座,建设乡村公厕39座,基本解决农村“如厕难”问题。紧盯源头治理,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站1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26%以上,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有效遏制农村污水乱泼乱倒现象。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座、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16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率达35%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