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登录个人中心 无障碍阅读 长者版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网上办事 政民互动 走进海原
工作动态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村振兴 > 工作动态

海原特色农业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索引号 640522013/2022-00005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1-16 16:07:3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所属机构 海原县扶贫办 责任部门 海原县乡村振兴局

“以前四处打工,一年四季不停跑,到头来还攒不下多少钱。”在海原县郑旗乡撒台村,村民马明宝边给羊添饲料边说:“现在不一样了,我用养牛养羊赚的钱还清了债务,新房子也盖起来了,兜里还有了余钱。”

撒台村驻村第一书记穆世福告诉记者,目前,仅撒台村肉牛存栏就有4245头,羊存栏4905只。他们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扩大全村养殖规模,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海原县把马铃薯、小杂粮、肉牛、滩羊等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强化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和全链拉动,推动当地完成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变革,使乡村振兴呈现勃勃生机。

当下的海原县到处是努力奋进的美好图景。在海城镇武塬村,集中连片的谷子地里,多名农村妇女挥汗除草,武塬村村委会主任董海红则在地头察看小杂粮的长势。

董海红告诉记者,全村有耕地近3万亩,通过这几年引进企业新型种植模式,流转了1.4万亩土地,主要种植小杂粮,科学化种植使得作物抗旱性更强,产量更高。村民自己种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一年一亩地不算人工,最多收入300元左右,但土地流转出去后,仅打工一项每人每年最少挣六七千元。下一步,武塬村继续大力宣传,鼓励群众进行土地流转,结合“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把产业做大、让产量增高,把品牌打出去,带动全村加快致富步伐。

正在除草的村民李吉兰说:“这些年,村上招来企业把土地流转出去种小杂粮,我就在家门口打工,挣钱顾家两不误。”

2021年以来,海原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北部海城(西安)、中部贾塘(关桥、郑旗)、东部七营(李旺、甘城)3个小杂粮种植核心区,以谷子、糜子、荞麦等为主的杂粮种植面积超35万亩,重点建设谷子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个,持续打造自治区级小杂粮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

在史店乡,村民田风明正在果园里算计着明年的发展大计。“我们在村上流转了1400多亩地用来种红梅杏,今年收入还不错。”田风明自信地说,“我觉得明年随着乡村旅游加速升温,我种的红梅杏卖得会更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国家及部委网站 各省区市政府网站 自治区各部门网站 宁夏各市县政府网站 中卫市各部门网站
返回顶部